述评 | 中国宝武是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的历史传承者
邂逅 · 1605 期 · 3359 篇
中国宝武
是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的
历史传承者
编者按
回望中国宝武130年波澜壮阔的征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宝武是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的历史传承者,是当今中国钢铁工业之集大成者,更应是中国乃至全球未来钢铁工业的引领者。
奋楫中流立潮头。对“三个者”的共鸣共情,必将进一步激发宝武人钢铁强国的使命担当,激励宝武人向着目标砥砺奋进、阔步前行!
在12月23日中国宝武“钢铁荣耀 铸梦百年”宣传教育系列活动“金色炉台”主题活动即将举行、“亿吨宝武”实现之际,官微今起将刊登三篇系列文章,请看之一《中国宝武是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的历史传承者》。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忘记历史就没有未来。为了中国钢铁业的明天走得更加坚定自信、变得更加强大,我们需要去追溯中华民族近现代钢铁业历史发展的源头。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1840年6月,集结在广东珠江口外洋面的英国舰船凭借坚船利炮,瞬间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钢铁强,才能国家强!钢铁是衡量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饱经创伤的羸弱中国,把加速发展钢铁工业放到中心位置。毛泽东主席曾语重心长地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火红年代。
应该说,中国古代很早就发展了金属冶炼技术,与埃及、巴比伦、印度一样是最先进入铁器时代的国家。春秋战国之交兴起的古代冶铁业,比欧洲要早1800多年,但是我们缺乏传承、创新与发展。直到19世纪末,中国近代钢铁工业才开始在绝境中蹒跚起步。
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宝武130年清晰的发展脉络。1890年秋天,中国第一家炼钢厂——江南制造局炼钢厂在上海诞生。1890年12月23日,汉阳铁厂奠基。江南制造局炼钢厂和汉阳铁厂的相继诞生,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起步的标志,也是中国宝武的历史起点。1938年,汉阳铁厂和上海炼钢厂(前身为江南制造局炼钢厂)内迁重庆,成为重庆钢铁的前身。从上海到汉阳再到重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两家钢铁厂融为一体,使中国钢铁工业的血脉在这里得以延续。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新疆军区后勤部钢铁厂(八钢的前身)创建;1953年,马鞍山铁厂(马钢的前身)兴建;1955年,武钢开工建设;1958年,湖北钢铁厂(鄂钢的前身)破土动工;1966年,韶关钢铁建成投产;1969年,九四二四工程(梅钢的前身)开工建设。1978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新中国冶金工业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技术最新的宝钢工程在东海之滨打下第一根桩。
1998年,上海地区钢铁企业实施联合重组,宝钢集团成立。2004年,武钢与鄂钢联合重组。2007年后,宝钢集团相继重组八钢、德盛、韶钢。
进入新时代,2016年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成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中国宝武对马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并对重庆钢铁实施实质管理。2020年,中国宝武又开始与太钢集团联合重组,成功托管中钢集团。宝钢、上钢、梅山、武钢、马钢、八钢、韶钢、德盛、重钢、鄂钢、太钢等一大批企业的集结,推动中国宝武跻身全球最大钢铁企业前列,成为全球现代化程度最高、产品品种规格最齐全、产量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这是中国宝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钢铁工业的高光时刻!
钢铁荣耀,铸梦百年!纵观130年的发展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中国宝武乃至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诞生与发展、沉沦与抗争、崛起与辉煌的波澜壮阔的画卷。一代代宝武人凝聚起不竭的动力,谱写了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发端、发展、登顶世界之巅的历史,这不仅是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物质层面的传承,在宝武人身上,更有一种传承,就是精神的绵延赓续、薪火相传。
钢铁报国,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国宝武的血脉中始终流淌着钢铁报国的使命和情怀。130年前江南制造局设立炼钢厂最初的动因,就是江南制造局总办刘麒祥所说的,枪炮原料全部依赖进口,容易贻误军需,需要设立炼钢厂实现原料进口替代。位于长江中游的汉阳铁厂则是因铁路而起,用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钢轨来沟通南北大动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海炼钢厂和汉阳铁厂均迁往重庆,在烽火硝烟中艰难生存,为民族工业保留火种。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的需要,由党中央、毛主席亲自批准建设的第一个规模宏大的新型钢铁联合企业。而宝钢的建设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路上,宝钢始终走在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前列。在新时代,我们组建了世界规模最大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并已创下全球钢铁业界《财富》世界500强111位的新高,产能规模首次跃居全球钢铁企业首位。我们自强不息,秉持钢铁报国的使命,引领中国钢铁行业不断做优做强,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非凡的贡献。
学习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
学习世界最先进技术,以高起点的创新赢得竞争优势,是宝武人一以贯之的追求。
江南制造局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向英国购进多座转炉和平炉、电炉及配套设施,汉阳铁厂的建设也从英国、比利时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员工培训。马钢的诞生,与发现大庆油田、建成万吨水压机、原子弹成功爆炸一起,被《人民日报》誉为1964年我国工业战线的四大喜讯。上海钢铁工业大力发展“高、精、尖”新材料,为国家填补空缺,先后试制成功100多种优质钢、合金钢。
进入上世纪70年代,宝武人追求创新超越的步伐不断加速。武钢一米七轧机建成投产,并达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钢铁工业学习和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打开了窗口、搭建了平台,为钢铁工业全面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
宝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宝钢一期工程主要设备和技术从日本和德国引进,二期、三期工程设备的国产化率实现了大幅度提升。以科技创新为原动力,宝钢对标世界一流,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从跟随到引领,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汽车板、电工钢、厚板、钢管等一系列世界一流水平的产品,改变了中国制造业发展所需钢材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宝钢的成功建成与投产运营,让中国钢铁业与世界至少缩短了二十年。
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
130年风雨兼程。宝武人始终以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中国钢铁工业开疆扩土。一百多年前,江南制造局炼钢厂和汉阳铁厂相继在风雨飘摇中诞生,动荡的时局让钢铁厂的生产和运营变得格外艰辛。重庆钢铁十几名职工为保卫工厂,壮烈牺牲,他们用生命捍卫了中国钢铁工业的血脉,被称为“十八勇士”。
解放后,远在新疆的人民解放军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建起了一座新钢厂——八一钢铁。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王震将军号召军区指战员节衣缩食、积累资金筹建钢铁厂。至今,“艰苦奋斗,创建八钢”的口号仍然回响在天山脚下。在韶钢的重建过程中,干部、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睡窝棚、喝沟水,栉风沐雨、团结奋战近两百个日夜,成功炼出第一炉钢水。梅钢的工程建设者们不畏寒冬、暴雨,创造了高速度建成投产的典范。
历史的脚步走到今天,物质条件已不再是我们生产建设的制约条件,但奋斗精神、协作精神代代相传。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严峻的外部形势,全体宝武人积极投身到专业化整合、产业化发展、平台化运营、生态化协同的新征程。
锐意改革,担当作为的精神!
回望130年,每一次的钢铁业建设和发展,都是冲破阻力,改革担当的主力军。1978年10月,重钢被四川省委确定为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的试点企业。1979年7月,上海市冶金工业局试行全行业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额分成的办法。1980年,武钢被列为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企业。1988年9月,武钢明确提出“走质量效益型道路”,质量成为武钢发展的新生动力。宝钢作为一个全新的现代化钢铁企业,“精干高效”成了始终贯穿宝钢的管理主线,从率先实行五天工作制,主辅分离、突出主业,到高效的生产组织管理、现场管理、财务管理等体系。宝钢通过实践创立了中国钢铁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闯出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持续创新的“宝钢现代化管理之路”。
积极改革突破的还有马钢集团。在收购拥有百年历史,法国唯一一家专长于车轮、车轴及轮对系统生产的企业——法国瓦顿公司后,马钢集团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时速超420公里的世界最高速动车组交会、重联试验,跑出让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
2016年12月1日,中国宝武揭牌成立,并确立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
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精神!
今天中国宝武的空间布局正在不断拓展和优化,而其整合融合的过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炼钢厂内迁后利用汉阳铁厂旧址生产,随后又随汉阳铁厂一同西迁重庆。对发展民族工业使命感、责任感,让两家钢铁厂迅速融为一体,在烽火硝烟中艰难地生存下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建设,宝钢、武钢、马钢、重钢、太钢等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先后走到一起,经过不断地整合融合,成就了全球现代化程度最高、产品品种规格最为齐全的中国宝武。
中国宝武成立后,整合融合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断拓展。宝钢股份以“同一语言、同一标准、同一平台、同一文化”为路径,深入探索多制造基地管理模式。马钢集团通过全面开展专业化整合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凸显价值创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这个大家庭里,全体宝武员工齐声唱响“同一个宝武”的铿锵旋律,满怀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满怀行业信心、企业信心、职业信心。
13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让宝武人萃取了无限的精神动力,我们将继往开来,只争朝夕,作为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的历史传承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企业发展,钢铁挂帅”,胸怀创造历史的激情、坚定续写奇迹的信心、提升实现梦想的能力,向着充满希望的未来阔步前进!
编辑:令狐不冲
图片:张明伟、施琮、张勇
制图:张琴
出品:媒体中心